创造“未来”的幸福 托起幸福的未来——中国少年法庭工作创新发展三十年纪实

发布时间:2014-11-27 16:41:44


  三十年,岁月如歌,三十年,波澜壮阔。从摸索初创,经改革创新、发展完善,中国特色少年法庭事业如今已硕果累累——

  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的中国少年法庭法官队伍已然形成。全国法院少年法庭法官达到7200多名,他们被人民群众称为特殊的灵魂工程师,其中尚秀云、李其宏、詹红荔等“法官妈妈”更是家喻户晓。

   中国少年法庭涉案未成年人教育、感化、挽救和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少年法庭始终秉持一切为了孩子的理念,审判的未成年罪犯,基本都能认罪服判悔过自新,重新回归社会;涉未成年人民事案件,基本实现案结事了,切实维护了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中国少年法庭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成果喜人。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接受到法制教育,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普遍增强。近年未成年人犯罪发案呈现总体下降趋势,2010年至2013年,全国法院判处的未成年罪犯人数,分别较上年下降12.13% 、1.33%、5.19%、12.49%。

   未成年人是国家、民族的未来,也是千千万万家庭的希望。保障他们的幸福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三十年来的实践证明,中国少年法庭无愧于肩负的神圣责任——通过司法避免和化解不幸,保卫未成年人的幸福,帮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不断完善审判机构体系

   在未成年人犯罪数量不断增长,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的背景下,1984年10月,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少年法庭。

   以长宁模式为起点,建设中国特色少年法庭的伟大事业在神州大地开启征程。各地少年法庭如雨后春笋,遍地破土,茁壮成长,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2004年至今,中国少年法庭工作不断改革创新、发展完善。少年综合审判庭的改革试点工作启动,坚持、完善、改革、发展八字方针提出,多次相关全国性会议召开,少年法庭各项工作持续深化、拓展、规范。

   回眸过去,中国少年法庭由最初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合议庭,发展到独立建制的少年刑事审判庭、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全国法院少年法庭达到2200多个,地方三级法院基本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少年审判机构体系,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少年司法制度的基石。

   不断加强审判机制建设

   人们会记得,河南法院开展未成年人量刑规范化试点工作,初步统一了全省未成年人犯罪量刑;建立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案例指导制度,实现了量刑规范化相对抽象、概括的方法,与案例指导相对具体、客观的方法的有机结合。

   人们会记得,广东法院围绕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创设监所感知、亲属感召、法庭感化、被告人感恩四项机制,为推动“教育、感化、挽救”的精细化付出的真情和努力。

   人们会记得,作为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前置程序,山东法院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的全面推行,大大提高了未成年人案件审判的公正性、公开性。

   放眼全国,圆桌审判、合适成年人参与诉讼、心理评估和干预、轻罪犯罪记录封存等其他独具特色的少年刑事审判工作机制也逐步建立。为实现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全面保护,社会观护员、诉讼教育引导等机制则在涉未成年人民事案件的审理中不断引入。

   不断扩大同盟军

   人们将记住,广东高院与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公安、检察、司法等单位联合出台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相关文件,注重省级顶层设计,规范操作程序,细化保护措施,形成了“司法保护一条龙”体系。

   人们将记住,北京高院利用未成年人审判“政法一条龙”的机制,联合市公安、检察院、司法行政机关等会签了《关于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社会调查工作的实施办法》,并开展了专业社会调查试点工作。

   同样,人们将记住,各地法院在未成年案件审判中普遍与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协力同心,建立了形式各样的“一条龙”,进行未成年人权益司法保护的集团作战。

   不断加强对涉案未成年人的挽救和帮扶

   人们已经看到,帮教基地助失足未成年人重新起飞。在福建省晋江市,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外地籍被告人超过八成。晋江市人民法院2005年起携手民企,先后建立两个未成年人帮教基地,对判处缓刑的外地籍未成年犯进行帮教,以安其身,暖其心,扬其长,育其心,正其本,目前已帮助80余人顺利度过缓刑考验期,重返社会。

   人们已经看到,社区矫正帮失足未成年人重入正轨。在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法院则以对社区矫正机关发函方式,向接受社区矫正的失足未成年人提供社区矫正“套餐”,有适用于大部分未成年犯的“普通套餐”,也有针对具体情况的“特别套餐”,有针对性地帮助未成年犯改造。

   人们已经看到,司法救助让特殊未成年人走出困境。北京高院积极整合社会力量,设立了未成年人司法救助基金,对陷入困境的未成年人进行司法救助。救助对象包括刑事、民事等案件中6类处于特殊困境的未成年人,且不受本人户籍所在地、经常居住地的限制;救助内容不拘一格,包括资助培训、复学、就医、就业、心理辅导等。许多未成年人受助后发奋图强,2008年来30余人考上大专院校,40余人走上工作岗位。

   不断丰富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举措

   人们不会忘记,社区法制学校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生活环境。2007年初,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人民法院选择辖区内紧临港口、外来人口较多的临海社区作为试点,设立了连云港市第一家“社区法制学校”,与当地党委、政府、社会团体群策群力,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使该社区成为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和无讼社区。又在不断总结在临海社区工作的经验,使该项工作扩展到了辖区内更多社区(村委会)。

   人们不会忘记,立体化法制宣传平台为未成年人净化社会环境。在广东,法院协同各方搭建预防犯罪宣教平台,如潮州中院依托“全国法院文化特色项目”基地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与关工委等编印法制教材,举办“百名法官进校园、百个案例进课堂”活动;广州中院与广东电视台合作《阳光少年行动》系列普法教育节目,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人们不会忘记,法律进校园为未成年人打造安全学习环境。2011年以来,河南法院开展了以“一校一法官”为核心的未成年人法制宣传教育,实现了全省中、小学法制教育全覆盖。法官进校园、教室多了,孩子们进法庭、监狱少了。河南法院判处的未成年罪犯人数由2008年的7000多人连年下降至2013年的3003人。

   人们不会忘记,家长法律教育为未成年人优化成长环境。在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旨在优化未成年人成长家庭环境的“亲职教育”工作在全市法院推广,多家法院通过开通官方微信、微博,录制网络公开课,拍摄微电影等方式,为家长送去教育子女的理念和方法。

   三十年,中国少年法庭活力四射,成绩斐然。

   新起点,中国少年法庭昂扬奋进,任重道远。

责任编辑:肖康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