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之名 用“心”司法
——“感动吉安”好法官周文奇事迹记
作者:张慧斌 发布时间:2013-01-08 08:50:17
--------------------------------------------------------------------------------
周文奇,江西省永新县人民法院政工科长、办公室负责人,从事法院工作20多年来,他坚持以法为上、以公为本,忠于职守,关爱群众,情系和谐;无论身处审判岗位还是行政岗位,都兢兢业业、克己奉公,始终以高度的工作热情,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自足本职。周文奇同志以他忠于人民的政治本色、情系百姓的大爱情怀、司法为民的敬业精神、清正刚直的高尚情操,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先后获得过人民满意的好法官称号和个人嘉奖等多项荣誉,并荣立两次个人三等功,2012年1月,又光荣地当选为“感动吉安”道德模范,随后县委政法委号召全县政法系统干警向“好法官”周文奇学习。
用心司法,用行动温暖百姓心田
把有限的生命投身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周文奇以他对法院工作的无限热爱诠释着这句话,努力践行着“人民群众呼声是第一信号,人民群众需求是第一选择,人民群众满意是第一标准”的神圣誓言。18年来,他先后在派出法庭、刑事庭、办公室工作过,并主持部门工作。无论身处审判岗位,还是行政岗位,他始终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凡是他主持工作的部门年年是院先进集体,并多次获得上级法院集体嘉奖。主持小屋岭法庭工作期间,他以维护社会稳定、关爱和保障民生为出发点,全力化解社会矛盾,坚持“调解是最好的审判”,他所办理的386件民商事案件调解率达87%,多起信访积案得到妥善解决,多起敏感性、集体性案件得到化解,许多的案件当事人经他做工作后挽救了濒临破碎的家庭,缓解了剑拔弩张的邻里关系,挽回了势不两立的朋友情谊。即使离开了最爱的审判岗位,他依然能将“为民司法”书写的更加闪亮。09年至今主持办公室工作,今年又任政工科长并负责办公室工作,繁重的工作没有压垮他,反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到为工作,永新的田间地头、城乡小道、山坳林场时时可以看到身材微胖、头发灰白、笑容憨厚,身穿法官服的他,或看望年迈多病的孤寡老人,或帮扶家徒四壁的贫困当事人,或慰问无依无靠的单亲家庭,今年三月,春寒料峭,他领着10多名青年法官走访慰问了4起案件的5名困难当事人,并确定了司法救助的对象,这样的情景对于周文奇而言,已经太多太多,正是因为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才支撑着他对群众的无限热爱。
义无反顾,群众的微笑是最大的财富
“我是一名党员,没有业内业外之分,也没有家内家外之分,哪里有需要,就责无旁贷”,周文奇如是说。身为政工科长又兼任办公室主任,同时又是永新志愿者协会的理事长,他每天不得不业内业外地忙碌14小时之多,连轴转的忙碌让刚刚四十出头的他头上已经爬上了不少白发,但“皇天不负有心人”,刚接受政工工作的他就已经驾轻就熟,先后开展了“政法核心价值观”、“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服务大提升”、“五四节回望历史,用心司法”等主题教育活动,强化了干警的宗旨信仰,办公室工作也在他的主持下再上新台阶,全院档案工作电子化输入已全部完成,还被授予档案管理规范化省一级单位;全院所有办公电脑局域网联网,实现无纸化办公;各部门和院领导电脑做到了专网专用,保密工作到位;建成了四个数字法庭,科技强院的步伐越迈越坚实。
为民司法不是一句口号,要不懈地坚持,他常教导身边的青年干警,接待群众,为百姓百事,要诚心实意,要“一头汗两腿泥”的弯下腰去面对群众。他是这么说得,也是这么做的,18年的审判工作中,为方便群众,减少边远地区群众的诉累,无论寒暑他都坚持上门办案、登门调解、到田开庭。人虽辛苦,但当群众露出淳朴满意笑容时,他便感到满足。曾经和周文奇共事的法官左爱林回忆起和他一起在乡下办案的日子时,对周文奇赞不绝口:“那时候他就喜欢在办案之余“多管闲事”,只要有需要帮助的人,他就要帮一把,黄鹏就是周文奇2000年主办的一起离婚案件当事人的孩子,他一帮到底,至今没有间断过”。黄鹏,母亲离婚后改嫁,父亲患有精神病,仅靠68岁的奶奶贩卖小菜和每月80元的农村低保费维持家庭生活,周文奇同志知道后经常到黄鹏家嘘寒问暖,帮助解决困难,发动志愿者为他募捐,在周文奇的关怀下,小黄鹏从自卑到自信,学习成绩也从全年级第150名上升到了第10名。怀着对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关怀,周文奇同志走进了一所所中小学,给需要资助的贫苦孩子带去慰问金,学费补助,学习物品,一个个孩子重新背起了书包,他带着孩童般的开心笑颜给孩子上起了法制课,和孩子们买来玩具,一起玩游戏,他成了孩子们眼中的“法官叔叔”。他的事迹被各类媒体得知,人民法院报、吉安晚报、新法制报、井冈山报,光明网、中国法院网,江西省电视台四套节目,吉安电视台等都先后对他进行了报道。
以爱之名,为弱势群体撑起一片蓝天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情系百姓的周文奇以一名人民法官善良的心,将司法的温暖送到最需要的群众身边,将群众安危冷暖时刻挂在心头,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为更好的为民服务,播散爱心,09年他加入了永新青年志愿者协会,并任理事长。志愿者协会在他的领导下,始终以“服务社会、播撒文明”为宗旨,以“奉献、友爱、团结、进步”为精神,两年的时间,协会先后开展了帮扶贫困学生、关爱留守儿童、情系孤寡老人、救助残障人士、文明交通劝导、创建卫生城市、参与社区矫正等公益活动90多次,参与志愿者达1800余人次,接受社会捐款40万余元,资助救助贫困人士90多人。周文奇同志在谈及志愿者协会时,说得最多的是,哪个自卑的孩子重拾了信心,哪个瘫痪的青年有了重新站起来的希望,哪个刑释人员回归了社会,哪个孤苦无依的老人绽放了笑容……2011年11月2日,经周文奇同志不懈努力,组织志愿者多方募捐,终于为因患上强直性脊柱炎而瘫痪在床的青年陈勇华筹集到了12万元的医疗费赴广州治疗;2012年1月10和2012年1月21日,周文奇同志又先后救助了初中生颜旭琦、退伍军人肖少田两名交通事故受害人;2012年9月16日又筹集了善款为卧床十余年的残疾青年邓雷洋赴广州手术。目前,志愿者协会已经成为永新县提升市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清正刚直,让每次审理都完美落幕
周文奇常说“生活可以过得清贫,心灵却不能被财物掩盖”。在工作中他以以“铁肩担正义、两袖拂清风”职业操守要求自己,认认真真办案、干干净净做人、快快乐乐生活,恪守着清正廉洁的底线,秉公执法,清正刚直。2006年在审理被告人刘某抢劫案时,刘某的亲朋好友通过各种关系找到他,甚至领导出面求情,希望他能够看在刘某投案自首的份上,减轻处罚,判处缓刑。但他义正言辞地拒绝了,他认为刘某拦车、砸抢数辆货车的情节恶劣,自首可以从轻但不足以减轻处罚,最后判处刘某五年有期徒刑。在另一起毒品案件中,被告人亲属找关系、托人情,甚至公然叫嚣“已经打通所有关系”,案件审理面临巨大压力和困难,但是周文奇同志不为所动,依法严惩了这起轰动一时的毒品案犯罪人。对于至今还欠着几万元外债,女儿因此不能进一步进行手术治疗的周文奇同志来说,财富对他更为重要和迫切,但是他没有因此而枉法裁判过一起案例,甚至当法院领导提出给予他领导的义工协会一点工作上得经费支持上时,他都婉言拒绝了。在情、权、钱面前,他抵住了一次次的诱惑和考验,无愧于“人民法官”人民二字。
面对众多荣誉与夸赞,他时常告诫自己,做一名人民法官,要经常看看,感知基层的实情;经常听听,感知群众的呼声;经常摸摸,感知办事的良心;经常查查,感知自己的言行。作为一名党员,为民没有分内分外之分,只要有需要,就该一往无前;作为一名人民法官,为民没有需不需要,只要群众有要求,就该责无旁贷。周文奇有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核心价值观,坚持公正廉洁理性文明司法,不断创新为民司法举措,义无反顾的投身基层、扎根基层,把心思和精力用在更好地服务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展现了新时期人民法官的时代风貌,是时代的榜样和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