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的变迁

  发布时间:2007-06-08 11:24:34


  湿漉漉的春天来了,好容易有个艳阳天,见院里的资深门卫忽悠悠地从仓库里推出一辆布满灰尘的自行车准备清洗。难得的好天气就洗这破玩意?看我一脸不以为然,门卫笑说:“你可别小看了这辆自行车,想当年它的级别可高着呢,是彭院长的专车!”

  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哪个彭院长?不会是96年我进法院时在位的彭院长吧?”

  “就是他。”

  “骗人!我记得当时院里有配车的。”再说96年法院有这么落后吗?需要堂堂一个院长骑自行车上街?我心里嘀咕着。

  “不骗你的,当时院里是有配车,就那一辆车哪够办事儿用的,安排不过来时这自行车就派上用场了。”

  门卫说完就径自忙碌起来,而他的一番话语,却勾起了我孩童时期对法院的记忆。

  那一年,在乡政府工作的父亲被选调进了法院,我因而有幸见着了身为革命老区的永新法院组建时办公楼的风采,那真是远看是菜园,近看象鬼屋,寒酸得在县直单位中找不出第二家了。生锈的大门矮了半截地倚在县公安局的墙脚根儿,断断续续的围墙上爬满了牵藤的蔬菜,院子里没铺水泥,杂草丛生,一栋二层木板结构的办公楼房采光极差,进门一看,地板上到处是破洞,人走上去就象在踩翘翘板,这头踩下去,那头翘起来。更夸张的是,干警们在案前奋笔急书的同时,还得随时准备“与蛇共舞”!因为阴暗、破旧的办公楼是蛇和老鼠的最爱。幸好当时的干警大多是农家子弟出身,近视眼也不流行,否则,非出人命不可。进法院后,父亲变得忙碌起来,要工作、要进修、要加班、还经常下乡、出差,那时的条件很差,下乡时靠的交通工具是两样——自行车和两条腿,干警一天走几十里的山路是常有的事;出差更苦,为了节省经费,干警们总是挑最便宜的旅馆住,捡最便宜的路边摊吃,站最便宜的火车回家。尽管如此,父亲还是非常热爱这份工作。终于,干警们的辛勤劳动有了回报,老法院要翻新了!

  1996年,我从大学毕业分配到法院,在老地方,老法院以新的面貌迎接了初出茅庐的我。富有造型感的大门矗立在路边,与对面的检察院、旁边的公安局构成三足鼎立的格局,院子比以前大了三倍,铺上了水泥,栽种了花草,老旧的办公楼已经拆掉,替代它的是一栋新的四层水泥钢筋结构的办公搂,而且院里还有了一辆桑坦纳配车。父亲和我终于可以在明窗净几的环境里办公了,可这时的父亲老了,要退休了,他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奋斗了大半辈子的地方,我也因而深刻体会到鲁迅先生对牛的讴歌——你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

  时光如水,生命如歌。十年弹指一挥间过去了,今天法院的面貌又不可与十年前相提并论。2001年10月,法院率先从三足鼎立的格局中搬迁出来,新法院位于国道旁,占地25亩,是十年前的4倍,办公楼气势磅礴,光工程造价就是十年前的6倍,还甭提整体装修呢!大门是不锈钢电子自动的,围墙也用不锈钢栅栏装饰,院子的绿化经专业园林设计。办公楼开设了法官通道,过去的“干警”也改叫“法官”了,实行打卡上班,每个庭室还配备了电脑和上网装置。院里配车足以满足下乡需要,办案经费充足也让法官料理出差在外的衣食住行从节俭标准上升为以卫生、健康为要求。总之,如今我们法院的办公硬件、软件装备在县直单位中可是数一数二的。办案环境的优良让人几乎遗忘了那段艰苦奋斗的岁月。

  恍然回神,见门卫将已经洗好的自行车推到太阳底下晒干,看着显得焕然一新的自行车,我感觉门卫洗掉的不仅是自行车的灰尘,在优越环境中成长的我也该洗掉我这些年滋生的浮华享乐习性。是啊,我们是幸福的,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起飞,所以我们要感谢为法院的建设奉献青春的法官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作为回报的礼物,我们将向更高更远的目标追赶,我相信我们老区法院的明天会更美好。

责任编辑:彭太洋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