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两年多以前,我并不十分爱看电影,因为总觉得看不懂里面的情节,叙事速度太快,跳跃着前进的风格令人头疼,试图表达的太多疑问挑战着虚弱的逻辑,无法如看电视剧一样能早早预言到结局。然而,太多冗长、无味而结局总在意料之中的电视剧充斥脑海后,我开始迷恋光影的陪伴。
从小到大,入影院看的电影极少,屈指可数,从小时候看的《闪闪的红心》、《地道战》到后来的《无极》、《哈利波特与火焰杯》再到《料理鼠王》,还有最近的《变形金刚2》,总共十余部。如今,小城唯一的影院亦变成了容会场与剧场与影院的综合性的文化艺术中心,除了少数主流电影和少量的对外售票外,影院的功能基本缺失。就像《天堂电影院》里的托托多年后回到家乡看到天堂电影院轰然倒塌时的感受一样,和80年代相比,精神的匮乏与物质的丰富呈反比例趋势,现在连市里都没有一所小小的电影院。
所幸身在网络时代,无论是七十年前的无声默片,还是现在斥巨资的商业大片,总有电影可看,虽然观赏效果难与影院大厅媲美。最初看电影,我选择的大部分影片都是与爱情有关的,耗资两亿影迷无数的《Titanic》,舒淇与黎明的定情之作《玻璃之城》都成了首选。相较于特技酷炫的动作大片来说,我更偏爱平淡无奇讲述细腻情感的文艺片。没有美轮美奂的演员,无需时尚的对白,音乐是否流行亦无所谓,单单那恰到好处的镜头,那普通到平凡但凝聚巧思的道具,那颇费功夫的打光,那行云流水的剪辑,就足以令我倾心。因此,一段时间里,我试图把宫井俊二的作品看遍。
看电影,还需要有一定赏析能力才能看得更入味。对电影赏析有初步的认识,还要追溯到大学时代,有一门选修课每年都是大热门,因为上课的内容很诱人,每堂课看一部电影,科目的名字叫中外影视作品赏析,《大白鲨》、《北非谍影》、《闻香识女人》、《飞越疯人院》、《马语者》等影片中的一些场景和对白都深深地留在脑海里,不过,那时候只是图一时感官之痛快,虽有老师讲解,但对影片试图表达的思想和采用的各式手法仍难以理解。
看懂电影并非一件易事,需要拥有一定的鉴赏力水平和相当的知识积累及丰富的人生阅历才能知晓创作者试图表达的零星内容。除了对白,除了人物,纪实的长镜头,细腻的特写镜头,恰当的中景镜头,无人的空镜头,变焦、跟移、虚化、仰拍、俯拍、补光的手法,色彩的应用,镜头之间的切换,构图的效果,不同音乐的使用,视点的转换,每一样都在表达或者辅助表达主题思想。真正要完全得看懂一部影片里所有的技巧,专业人士花费一周的时间都未必能做到。
爱看电影之后,我不自觉对影片赏析产生浓厚兴趣,耐着性子阅读相关影评,看了几本关于电影的书,才慢慢明白,电影与绘画、音乐一样,是一门光影的艺术,都是人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科波拉、伯格曼、伍迪艾伦、希区柯克、侯孝贤、小津安二郎、李安等等,这些世界级电影大师的经典作品更是时看时新,每隔一段时间重新看一遍,给心灵补充些新养分,为困惑寻找一点解答。
还在等什么?踏上光影之旅,一起看电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