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顶,系江西最高的山——武功山最高峰,海拔1918.3米。我曾于2007年10月4日登上金顶。上周六,单位读书会组织游览武功山,我第二次登上了金顶。
我们一行19人,七点半准时出发,驱车二小时到达武功山温泉山庄,稍加整顿,便从武功山牌坊处徒步进山。由于我们对安福方向的登山路线不熟,原以为武功山牌坊就是三天门,从此登山快者一个半小时,慢者三小时,我们按最慢计算,准备十二点半登上金顶。由于开始进山的路全是比较平坦的水泥马路(文三公路),太阳也很照顾我们,躲在厚厚的云层里,大家很是高兴,说说笑笑,打打闹闹,没有走到二公里路,队伍就三五人一群,前后拉开了数百米。但从文三公路14里程碑处开始,多是上坡路,两边山崖陡峭,峭壁上已经风化的岩石摇摇欲坠,从下面走过时真担心突然山风刮来岩石顷刻而下,路上也确有多处坠落的岩石树枝横在马路中央,大家开始警惕起来,心情也有点紧张。我作为组织者,最担心成员的安全了,开始不断招呼大家跟紧队伍,并安排一个精力充沛的小伙子断后,要大家注意安全,以防不测。
到18里程碑处,大家已经气喘吁吁了,坡也更陡了,队伍开始走走停停。我看看时间,快走了二个小时,按三小时路程计,也快到顶了,便鼓励大家再坚持一下就到顶了,马上可以舒展四肢躺在高山草甸上俯视群山,可以腰绕白云头顶蓝天与神仙共进午餐了(自带的干粮),队伍行走速度又开始快起来。我们整整走了三个小时,也就是中午十二点半,我们到达的地方不是山顶,而是三天门,真正徒步登山开始的地方!
我们本应该直接开车到达三天门,不需徒步,现走了三小时路,可真正的登山还没有开始,大家心情一落千丈,已经筋疲力尽,是返回还是登山,开始有不同的意见。如果返回,那我们这次活动就彻底失败了;如果登山,象我们这群坐了二小时车走了三小时路的上班族,登上山顶起码要三小时,大家的体力是否可以坚持下去,是一个很大的疑问。我们一边吃干粮,一边讨论。我希望大家坚持到底,先鼓动年轻人一定要爬到山顶,如果实在体力不支的,不要勉强,可以留下来原地休息,也可以把车子开上来接援上山的人。我坚持登山的观点得到大部分人的同意,几个有点犹豫的成员也同意不留遗憾。于是,我们补充能量休息了一下后便开始登山。
人的思想往往在产生犹豫之后更是摇摆不定,时常反复。我们自从产生意见分歧以后,几乎每走一段路就有人提出返回。在观音堂休息的时候有人提出,山上很冷,上山会感冒的,还是返回为好。我坚持在三天门时候的观点,提出坚持就是胜利,不要半途而废。除我与另外一人曾经从萍乡芦溪上过金顶外,其他人都没有登上过金顶,大家还是希望看看武功山胜景,又继续前进。可刚走出树林,只看到四周金黄的枯草,山顶上大雾弥漫,山风四起,似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刚才汗水湿透的脊背凉飕飕的。这时候登山,不仅是身体的考验,更是意志的考验。此时,有五个人担心下雨还是打了退堂鼓,其余继续爬山,但一路上还是不时地有人提出放弃登顶,我与几个年轻人喊“不到金顶非好汉”,有人哼唱了几句“好汉歌”。在离金顶1000米的指示牌处,在小木屋处,都有人说我们已经到顶了,可以下山了,但我说“饭熟了不要差最后一把火”,一定要到达“世纪之碑”。最后,我们有十四个人于下午三点十分顺利到达“世纪之碑”,并在能见度不足十米的条件下留影纪念。
“下山容易上山难”,我们下山只花了一个半小时,于下午五点就全都回到了三天门,幸好有同事早已开了二部车在三天门等,然后我们分二批坐车回到温泉山庄,晚上七点到达安福县城,匆匆吃了晚饭,九点顺利回到了家,旅程圆满结束。
我第一次登金顶是从萍乡芦溪方向坐缆车上山的,没费很大体力就上了山,并在山上住了一夜,下山也没感觉到累,又是十月金秋时节,看到了漫山遍野的绿草,看到了座座青山皆成丘,看到了红日出浴,武功山美景无一落下。可这次登上金顶,虽然没有看到武功山美景,登山过程也比上次艰辛多了,但在步行了三小时精疲力竭之后,我们还是坚持登上了金顶,也没有留下遗憾了。
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尽心尽力了,即使没有达到希望的结果,也问心无愧。这让我想起了观音堂里那副对联:“观古观今多少世人忘前鉴,音来音去世事纷纭需认真。”凡事皆是如此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