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电视看电影”。前些时候在电影频道看了一部译制片,很有些喜剧味道。主要是说一个年轻人在陪审团中的独特经历与关键作用,片名被译为《乌龙陪审团》,其传达的意思却并非不“正点”:司法者处在纷繁的生活与复杂的程序之中,在某些时候,其自然保持的底线——良知与勇气,支撑了公正。
影片中的这个“六号陪审员”,看上去多少有些像个“憨豆”,不仅境遇窘迫,而且言行偏执,举止滑稽,是个“无厘头”式小人物,他与另外的同行参与了一起刑事案件的陪审。陪审团成员按照规定入住的这家酒店,正值装修改造,设施简陋杂乱,噪音让人难以入眠,大家不免住得心烦。不过根据惯例,预计最多坚持两三天即可案结事了,这也正是他们所希望的。很明显,谁都不想在这个不自由的笼子里呆太久,况且,大家也都是平常百姓,外面还有那么多要紧的事情等着去办:有的要处理上司督促的生意,有的要赶回部队,有的要看芝加哥公牛队的比赛,有的要约会,甚至有一个孕妇的预产期也临近了……而唯独这个“六号陪审员”,似乎并没有什么急着出去的理由,非常安于现状,更何况,他早就用小聪明悄悄地为自己换个了舒适的套间,这可是他的同行不知道的事情。
这些陪审团成员在参与了两天庭审之后,都认为他们这次的运气还不算差。尽管在控辩过程中,“六号陪审员”屡次胡乱发言,但似乎也无碍大局,他们很快就得出了初步结论:被告人是有罪的。于是大家坐下来抓紧进行投票。不过,这些履行职责的人很快就失望了,因为“六号”不同意大家的意见,他不能肯定被告人有罪。经过反复的争论与吵闹,这个孤立无援、屡遭埋怨的“六号”仍固执己见,坚持认为大家不能这么快就“出去”。当备受煎熬的大家终于发现他竟然一直独自享受着幽雅的高级房间时,更是责备他这种难以自圆其说的拖沓行为。不过,一番严厉的群起而攻之之后,这些性格迥异、兴趣不一、各有牵挂的陪审团成员,毕竟还是找到了他们共同应该拥有的理智与无私——因为“六号”对本案事实的独到发现与逻辑推理,让他们知道了这个被告人确实是无罪的。于是大家心服口服,从善如流,使一个可能被剥夺自由甚至生命的人,及时得到了他们一致的公正。可爱的“六号陪审员”,也成为了这个团队名副其实的“团长”。最后,随着主持审判的老法官一槌敲下,公正就这样喜剧般来临。当然,这十几个陪审团成员也都各自顺利地回到了原来的岗位,几乎什么都没耽误。
有句话叫做“万变不离其宗”。可以说《乌龙陪审团》这部流畅生动的娱乐片,与另一部题材相似但内容沉重的经典影片《十二怒汉》有异曲同工之处,也是关于公正司法、关于司法者职业道德的一个参考读本,当然,它也表达了刑事案件中的审慎司法理念。或许这个故事是以自己的话语方式再次提醒人们,变化多端的世界、千姿百态的生活是喜忧参半的,一旦涉及法律,就只能严肃起来,一旦成为司法者,就更得专注起来,他要像艺术家与科学家那样,全面而又单纯地应对内心与世界。这是传统,又是现实与未来。无论何时何地,司法者都不仅是他自己的载体,更是整体秩序的承担者,他应有的良心、超人的智慧、可贵的勇气,能使人免陷乌龙之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