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多未见,小鬼从一米六的个头已经窜到了一米八多,突然出现在眼前,着实不敢认,俨然已是小大人。小鬼,是父亲好友的孩子,比我小近十岁,正在读高二,成绩十分优异。我和小鬼,被父亲称为忘年交。
虽然,小鬼的智商与情商之高我是知道的,他在电脑方面的天赋更是令我艳羡,但在寥寥数语的言谈间,小鬼敏捷的思维、广博的知识、形象的比喻、幽默的口吻,还是令我大吃一惊,坐立不安。这几年,他着实成长了,也成熟了,而且速度十分惊人。相较而言,我却变得笨拙愚钝起来,一念及此,不禁为自己常在短信、网聊中好以长辈身份自居每每提醒他加强学习的言语感到些许惭愧。
少年时勤学,青年时苦干,中年时谋势,老年时休养,这些符合中国人的传统认知。人一旦踏入社会,是否能够很好地融入社会并且获得响亮的头衔、显赫的地位成了评价其成功与否的关键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在少年时期结束后,很多人的学习基本都是围绕手头的工作或其他直接而现实的目标,只为了迎合那个评价标准而成长,用完就忘,学完就丢,到最后忘记了自己当初为什么去学。然后,大家聚在一起,偶尔感慨地问为什么中国没有诺贝尔的文学家,缺乏世界级的科学家,出不了顶尖的金融家。
一度,我以为:成长,这个词最适用于年少时;对于青年来说,成熟才是最匹配的形容词。其实,成长与成熟是互相支撑、共荣共存的一个整体。成长,是一个高度,一种不断向上发展的过程。成熟,是一个广度,一种逐渐沉稳平和的状态。对于少年来说,在成长的日子里走向成熟;对于青年及中老年来说,在成熟的步伐中也要继续学习,不断成长。
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在参加工作以后,尤其是有了家庭、儿女以后,自我成长的脚步便变得缓慢甚至停止,认为只要在生活的磨砺中自然逐渐成熟起来,也就足够了。殊不知,即使是千亩之地百尺之深的大池塘,如果不按时清理,底部会因淤泥、灰沙的默默沉淀而被垫高,水面会被疯狂蔓延的野草悄悄占领。时间久了,人们会忘记这个池塘,把它遗弃,甚至索性将它填成平地。
人亦如是。无论何时何地,每个人都要给自己留一个独立而完整的思维空间,持之以恒地专注于某一些领域,永不停止成长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