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悲哀(随笔)

  发布时间:2011-05-12 09:57:59


  当你看到“什么”说成“神马”,“有没有”说成“有木有”,你会是什么感受;当火星文成为非主流,你又作何感想;当汉字中夹杂几个洋文,你是不是觉得不伦不类。这也许就是汉字的悲哀。

  中国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最悠久的文字,经历过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秦朝“书同文”定型,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虽然字体出现过变化,从秦篆到汉隶再到行书草书楷书,但字形基本上未变化。到了近代,随着向西方学习,洋文的泛滥,汉字的悲剧开始了,有些学者认为是汉字阻碍了中国的发展,要求废除汉字使用拉丁字母,但这个提议遭到绝大多数国人的反对,最后反而促进了汉字标准化、国语化。到了新中国,当时的国家领导人以汉字难书写,不好认再一次提出汉字拉丁化,虽然遭到很多著名学者强烈发对,最后还是在政治的压力下,中国实行汉字简化运动,从此无心之“爱”这样粗糙的简体字大行其是。我们知道汉字有六书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每一个汉字都有她独特的美感,汉字书法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书法。

  中国汉字是种神奇的文字。汉字曾经在中国历史上为中国人创造过灿烂的中华文明,并且对中国大一统局面作出重要贡献。据研究,由于“书同文”,即使中国历史上也出现过分裂,但割舍不了文化的认同,最终分久必合,国家始终没有分裂。现代科学研究还发现,学习汉字能够促进人类大脑开发,提高人的智力,多优美的中国汉字。

  然而到了近代,某些人认为汉字难写,难认,不利于传播,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但事实证明随着教育的普及,中国人现在的识字率高达90%多。也有人说中国汉字创新能力让人沮丧,除了会发明火星文,会说“神马”,或者直接音译外语,汉字在创新上乏善可陈。相对于我们邻居日本,中国人惭愧啊。中国现代汉语词语很多是从日本引进来的,如法律、历史、科学、抽象等等,就连现在的流行语“给力”,这么给力的词语都是日本创造的。所以不是汉字的问题,是国人的问题,为什么一个自认为是汉字正统的国家却不如曾经仰慕中华文华的日本。我觉得这是对待汉字的态度的问题。日本看到一个外来词语,不是想着音译,而是对照意思用汉字意译过来,从而保护自己民族文化,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中国充斥着急功近利,盲目求快,大部分外来词语音译下了事,不是没有汉字对应,可能是译者汉字水平有限。汉语里面夹杂英语,这在日本正式文件中是绝对不允许的。

  汉字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东西,我们应该好好的爱惜她,同时提高汉字的创新能力,使汉字适应时代的发展。听说韩国人准备将汉字申遗,如果被汉字真的被韩国人申遗成功的话,中国人将面对无字可用的尴尬局面,到时候只有祭奠汉字了。

责任编辑:景萱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