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写影评了,周末看完电影《危情三日》,感触颇多,久久回味的我拿起了笔。
本片故事在好莱坞电影中不算新颖,甚至有点老套,它讲述一个原本幸福的三口之家突遭横祸:男主人公约翰的妻子劳拉被“莫须有”的谋杀罪名所逮捕,在被逮捕时,她对丈夫坚称自己是清白的。约翰深信妻子的无辜,团结着破碎的家庭,拼尽全力与这一神秘事件周旋到底。然而随着最后一次上诉的驳回,狱中的妻子绝望地尝试自杀。为了拯救心爱的女人,约翰于是决定铤而走险、孤注一掷:精心策划一场越狱。
相信是个美好的词,什么是相信?周末看完电影《危情三日》我找到了答案。妻子入狱后,即使所有的证据都对她不利的情况下,即使他们的律师都劝他 不要被情感蒙蔽了双眼,“你忘记她是你的爱人,再去看看报告”。男主人公约翰是怎么做的?三年的时间,三年他选择从不怀疑的相信,三年选择他不离不弃的坚持,随后他用变卖财产孤注一掷的决心和孤身涉险的胆气回答了我们三个字:我相信。他一直相信他的妻子是被冤枉的,他是这么想的,更是这么做的。“信任,是最深沉的爱。”我想这就是真爱的必要条件。难忘电影里面的一个对白,约翰问他的学生《堂吉诃德的生平与年代》主要写了什么?学生的回答是:对美德的追求比美德本身更重要,同样,对相信的追求也比相信本身更重要。
很喜欢电影中的一些细节处理。节奏上,开始电影的基调是沉闷的,甚至有点压抑,慢慢地,随着约翰发现运送体检卡的车辆后,节奏就快起来了,直到杀死毒贩,真正拉开了快节奏的序幕,配乐也越来越激烈,约翰的眼神也越来越坚毅,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你最后看完大呼过瘾。导演巧妙地用了约翰的一堂课来阐释他的内心:堂吉诃德,一个完全的理想主义的化身。最纯粹而彻底的信念给了他偏执的理由,给了他拒绝所谓理性的理由。是的,通过非理性的坚持来打破规则,以争取自己新的生活。这既是约翰的人生信条,也是本片主旨的反映。片中越狱细节的处理也令人眼前一亮,例如剪短地铁口的铁丝网,把小男孩寄放到孩子朋友生日派对上,选择性的留给警方越狱资料,最后的临时载两个老人更是让人长出一口气。兵者,诡道也。在越狱与抓捕的博弈中,见招拆招,学会比警方多想一步,那就离逍遥法外又近了一步。当然,最令我难忘的细节还是井盖下的关键证据那枚扣子了,警方最终还是没有发现那枚扣子,有点遗憾但意味更深,生活里的对与错辨别也许本来就不那么重要。
电影中情感的处理也是可圈可点的。家庭温馨的一个小细节:妈妈每天早餐都会给一家三口来个合影,说要做到儿子18岁。约翰与妻子的夫妻情我觉得表现最为无声胜有声的就是约翰获知上诉无望时,来到监狱将噩耗告诉妻子,两人隔着玻璃什么也没说,但劳拉看到约翰那凄楚的眼神已经领悟了一切,顿时颓坐在椅子上痛哭失声,这是如此令人痛心的默契。父子情的处理着墨不多,但极为出色。约翰到父母家接孩子准备逃亡,他没将计划告诉父亲,但父亲却从他钱夹的机票中获知了一切,他什么也没说,只在离别前用力地握了一下儿子的手,狠狠地拥抱了他一下,那一句内敛而充满着情感的 “再见”。儿子走后,老婆笑他说,一大把年纪了你怎么也这么伤感?他什么也没说,正如后来警察询问他儿子去向时所表现的那样。只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父亲拿出了一本世界地图,翻倒儿子机票的目的地时的意味深长一抹浅笑,把父子情演绎得相当动人。
总之,节奏的良好把握和细节的精心雕琢,再加上打动人心的细腻情感,让《三日危情》成为一部值得推荐的电影,有空不妨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