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延安(随笔)

  发布时间:2011-07-29 17:03:31


  延安,中国革命圣地,党中央和毛主席曾经生活战斗过十三年的地方。从小,书本、电视里延安的零星印象总是:黄土高坡,白巾老汉,放羊娃,陕北民歌,窑洞,延安革命……凌乱的画面我依然能想象贫穷却乐观的延安人为中国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悲壮,只为中国换新颜。很想能真实地踩踩延安的黄土,感受曾经这中华的脊梁是怎样的厚实,挺立于风雨飘摇中,给国民希望与光明。

  如火的七月,我们坐车前往魂牵梦绕的延安。一路上,导游给我们讲述在中国革命最艰苦最危难的时候,延安人民如同母亲般无私的接纳了红军,从此一待就是十三年。是啊,十三年的守望与坚持,多少次浴血奋战,终于粉碎了倭寇忘我中华的妄想,打破了白色恐怖的围追阻截,走上辉煌。这些可爱的人民始终如一的把红军当成自家孩子般哺育,节衣缩食也要挑着粮食送进军营,暖了战士的心,也暖了中国的魂。与人民群众的血融于水,始终坚持的群众路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法宝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从来不是虚妄。

  旁边唱响的红歌把我的思绪拉得更远。“红米饭,南瓜汤……”,当年,军民同心同德在延安,无论怎样的艰难困苦,依然能苦中作乐,保持革命的信念;“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看那时,黄河在咆哮,长江在怒吼,祖国母亲被日寇践踏的千疮百孔,中华儿女遍插抗日旗帜,“驱逐日寇、还我河山”的呐喊震天动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是的,党是人民的党,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多少党的优秀儿女为了人民的幸福,祖国的富强前赴后继,天寒地冻不怕、流血牺牲不怕、严刑拷打不怕,只为中国革命胜利,人民翻身当主人。

  一路畅想,很快就到了延安。吃完饭稍作休整,一行人就去参观了枣园革命旧址、王家坪革命旧址及杨家岭革命旧址。整齐的窑洞或三间或五间的依山而建,窑洞顶上的绿意泛发蓬勃的生机。窑洞很简陋,就是从山壁上凿出来的几间房子,中间用一个小门型拱洞连接起来,里边一张木板床、一套书桌椅,书桌旁边的墙壁上挂了个简易多格子的收纳袋,基本就是毛主席等领导人的全部家居写照,偶尔的几张会客椅子就是奢侈品了。斯是陋室,唯革命而灵。革命不是请客吃饭,革命不是贪图享乐,在毛主席的带领下,历经艰难困苦,终究玉汝于成。从井冈山到延安,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哪一次不是在炮火中前行,在风雨中奋发,在颠簸中跋涉。正是这么多的苦难造就了党的坚韧、民众的坚韧,实现了星星之火后的燎原之势。

  长在红旗下,捧着蜜罐长大的我们,要继续传承与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认认真真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

责任编辑:苑萱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