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旖旎(随笔)

  发布时间:2011-09-06 08:22:52


  叶落,然后知岁之将暮。南国风光,此时是不见落叶的,然时时夜风微凉,便也觉出秋已至,倘若玉桂渐圆渐皎,玉盘高悬时,则仲秋时节,佳节已至。

  中秋的传说最是迷人,如风拂柳、体态轻盈的嫦娥仙子,白嫩可爱的玉兔,总让人心驰神往。中秋的月光最是撩人,若浸水中,清皎若洗,一派空明。中秋的情也最是醉人,佳节倍思亲,月圆盼团圆;游子念乡音,双亲盼儿归。中秋之夜,景美、情深,无怪乎,千百年来为世人所钟情。

  记忆中,对于中秋的喜爱是源于古老传说的,至今记忆犹新。儿时,中秋月圆时,喜欢依偎在母亲怀中,嗲气的指着月亮问:“妈妈,月亮上有什么……”。话还未完,母亲就一边拍打着我的手,一边忙说:“小孩子家的,不要用手指月亮,会烂耳朵的”。于是,尚小的我便半信半疑的不敢再指,若凑巧哪天耳朵真不小心生个小疮或刮到了,便深信不疑,以后和一班小朋友看月亮时便怯怯的,不敢再指,如若得意忘形间指了月亮,便双手合十,祷告道:“月亮婆婆,刚才我不是故意的,请你原谅了我吧。”想想,便觉那时真是傻气。及至母亲讲到嫦娥奔月,才知道白玉盘般的月亮里有座华美的广寒宫,里面住着绰约多姿的嫦娥仙子,她盈盈地飘向月宫时,抓了只白兔,想凭此压住上升的力量,于是这般神话便多了份温馨可爱。玉兔日日捣药,耍起性子来,便下凡和孙大圣打将起来,后来月宫又来了个吴刚,夜夜伐桂。也许是嫦娥仙子过于“巧笑倩兮,美目眇兮”,引得雄才大略的玄宗也不甘寂寞,漫游月宫去了,及闻月宫中仙乐阵阵,婉转动听,遂有“霓裳羽衣曲” ,当真“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也不失为一段旖旎传说,令人无限遐想。

  传说让中秋多了份神秘,云波诡谲间便生出更多的憧憬。而当这月光皎皎地照罗床帏时,便轻盈的摄人心魄,给中秋平添一份“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好。中秋的月亮总觉得升得特别早,每每吃罢晚饭,抬望眼就看见它清亮亮地挂在天空,轻轻地爬满了窗,树上,草丛中,石头上到处都是婚纱般柔和清澈的月光,倘若树上草上有夜间绽放的花儿,当真是疏影横斜、暗香浮动了。月亮既已升,稍稍收拾准备后,就该祭月了。中秋祭月,千百年来一直流传至今,我不知道城市里是否有这一规矩,但在乡下,这是断断少不得的中秋程序。俗话说“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于是印象中在供桌上摆上月饼、水果之类,燃香点烛祭拜月亮的事情总是母亲亲力亲为的。倘若不懂事的我想以帮忙的名义偷吃点供品的话,母亲就会忙不迭的训斥道:“去去去!一边玩去,男子汉不兴拜月的,馋了的话,一会就有得你吃了”。今年的中秋,经年累月忙里忙外的母亲远在广东务工,恐怕是难以回家过中秋,家中就我和父亲两人,这祭拜月亮一事便不知如何是好了。中秋祭月,妙龄的少女自是希望“貌似嫦娥,面如皓月”;贤惠的人妻定是期望“一生携手,不离不弃”;慈祥的婆婆当然期盼“团团圆圆,多福多子”。光洁如玉的中秋月承载了太多的愿望,满载了世人深深地期许。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乡愁最让人欲罢不能,否则何以太白轻描淡写,寥寥数字就道尽了普天下人的心结。曼妙中秋,好风似水,明月如霜,却偏偏让人生出诸多愁绪。情人怨遥夜,游子恨途远,这在中秋月圆之时就尤为浓烈了。向我这般,之前因为求学在外,路途遥远,已有五六年没有在家过中秋。每年中秋节,就分外挂念双亲,而母亲自我去外上学,总担心我粗心的性子会在中秋佳节忘了吃月饼,影响了团团圆圆的氛围,母亲的愿景端的是朴实无华,我若吃了月饼她又不放心,说电视里说那些包的很好看的月饼,有好多防腐剂,还是乡下人家自己手工做的月饼好吃还健康。我诧异以往电视都甚少看的母亲竟然对新闻感兴趣。原来,我在西安读大学,母亲就关注西安的天气预报及相关新闻,我在北京读研,母亲就分外注意首都的消息,生怕遗漏一星半点对我不利的消息,例如,西安要是有沙尘了,母亲第一时间就打来电话询问我是否无事。“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平平淡淡的一生,不过希望子女平安,家人团圆,我亦希望现世安稳,岁月静好。

  佳期绵绵今又至,今年的中秋和以往应该没有什么不同,依然会玉盘高悬,清亮透彻。只是最亲的母亲在外,不便归来,我只好将满满的相思遥寄明月,皓月当空,天涯共此时,母亲定也望着家的方向,牵挂着我吧。

责任编辑:景萱    

 
 

 

关闭窗口